下載手機汽配人

試水重卡籌足稱霸砝碼 上汽勝算幾何

作者: 汽配人網 發(fā)表于: 2007-06-23
  競爭格局相對穩(wěn)定的中國重卡市場,恐怕要被上汽的動作打亂了。 

   6月15日,上汽旗下的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依維柯商用車公司、重慶重汽三方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掛牌慶典在合資公司的所在地重慶舉行。合資公司股份中,上汽依維柯投資公司占67%,重慶重汽占33%。同時,為合資公司配套的上汽菲亞特紅巖動力總成公司也宣布成立。 

  發(fā)展商用車是上汽“十一五”的戰(zhàn)略重點,實現(xiàn)其“一大一小”的戰(zhàn)略,即合資成立重卡公司,發(fā)展重卡業(yè)務為“大”,繼續(xù)做大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商用車為“小”,其中發(fā)展重卡業(yè)務是上汽商用車戰(zhàn)略的重中之重。 

   作為國內三大汽車集團,相比一汽、東風,商用車的弱勢是上汽由來已久的缺憾,那么,以依維柯的技術、品牌,紅巖的“家底”,能否在既定格局的中國重卡市場掀起波瀾,恐怕還需時日,但資金充裕的上汽敢賭這一把。 

  上汽意在籌足稱霸砝碼 

  不知是出于小心,還是有種種不確定因素,即使在意大利駐華使館、歐盟商會、歐洲商會以及國內外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等1200余人到會這樣重大的慶典儀式上,合資3方對公司下一步運作均步調一致地三緘其口,事后記者電話采訪相關人士,得到僅有的答復是“目前還不好說,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 

   按理說,3方經過3年的醞釀成立合資公司,應該會在未來戰(zhàn)略、市場目標等方面有一個具體的說法,但是3方“藏捏”的態(tài)度與其說是小心謹慎,不如說是3方還沒有達成一致的運營思路。 

   實際上,上汽對這項重卡業(yè)務的小心謹慎,除了經營思路可能還沒達成一致外,還寄托著上汽欲默默翻身稱霸中國車壇的雄心,只是這一雄心上汽并不愿被人看穿。 

   一直穩(wěn)居國內前6的汽車集團,無不是商用車、乘用車并舉,而作為數年乘用車的老大,上汽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一汽、東風、北汽來比,商用車業(yè)務被遠遠拋在了后面。去年曾幾度問鼎集團銷量第一的上汽,今年以來又被一汽所取代,上汽的落后主要原因是商用車板塊貢獻太小。 

   調整重組是未來中國汽車業(yè)的主旋律,成千上萬的汽車廠家參與競爭,不是中國汽車業(yè)的競爭格局,而且世界汽車產業(yè)的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無疑,中國汽車業(yè)的現(xiàn)狀及未來的競爭格局走向,是其中的潛規(guī)則。除了盈利因素外,為未來在“中國式”的兼并重組中籌到更大的砝碼,是需要長遠考慮的問題。 

   上汽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明顯在商用車這個砝碼上落后于競爭對手,旗下的商用車板塊上海匯眾、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海申沃客車,要么產銷量很小,要么利潤很薄,大力進軍重卡及動力、零部件領域,在上汽自主品牌迎來大發(fā)展契機之時,明顯會增加上汽稱霸中國車壇的砝碼。 

  “1+1+1”能否大于3 

   上汽依維柯紅巖成立后,有3個平臺可供合資公司拿捏,即紅巖、斯太爾和依維柯品牌,其中紅巖、斯太爾是國內主流重卡廠商中市場份額最小的,日益淪落到重卡邊緣化企業(yè)而被收購。在既定的平臺之上,合資公司能動怎樣的手術,才能使得這兩個平臺起死回升呢?恐怕很難講。 

  “斯太爾、紅巖已屬過氣平臺,潛力不是很大,關鍵要看對依維柯品牌的消化吸收程度,從歷史經驗來看,這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它們3方的產品要想很快打開市場,是需要時間的,短期是很難的?!币晃毁Y深的重卡市場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在上汽和紅巖現(xiàn)有的基礎上,經銷渠道只須整合。對于零部件配套體系,上汽收回包括上海匯眾和上海萬眾零部件的股權。紅巖也已做了大量工作。那么,如何在產品系列上下足功夫,是上汽依維柯紅巖最重要的任務。 

   但是從目前來看,合資公司中紅巖平臺要繼續(xù)面對低端市場,而吸收依維柯技術的車型和依維柯原裝車用以滿足中高端,其真正的核心產品應該是吸收依維柯技術的產品,而這需要較長時間。既然堅定地做大重卡市場,上汽必須要迎接合作、技術融合、市場運作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和挑戰(zhàn)。 

   那么,上汽、依維柯、紅巖3者資源整合相加,其效應能否大于3,變數主要在于技術強勁的依維柯本身在合資過程中的作用及中方對依維柯技術是否在最短的時間內低成本消化。 

  所以,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依維柯。在眾多跨國卡車巨頭中,上汽為何對VOLVO、曼、雷諾、斯堪尼亞等巨頭視而不見,單單牽手在中國并不聲名顯赫的依維柯?這并非無奈之舉,而是盡顯上汽的精明與務實。 

   和上述負有盛名的跨國卡車巨頭相比,依維柯雖技術馳名海內外,但其并非絕對定位高端的產品,可能會更接近中國市場需求,上汽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因為此前的重卡合資合作中,過于高端的外方顯然很難給予中方真正的東西,而且合資車型也并不適合中國用戶。 

  “并不是很高端的依維柯產品,價格可能會更貼近中國消費者?!鄙掀晃桓吖茉徽Z道破選擇依維柯的原因。 

  沖擊重卡競爭格局? 

   依維柯在中國市場以客車和輕卡而聞名,但重卡業(yè)務基本上限于進口,而且量也不大;對于匯眾重卡,目前看來上汽只能讓其作為上汽的零部件基地,不求量,紅巖更可能是扶不起的軟骨頭。但吸收依維柯技術的產品可向中低端發(fā)展,上汽看到的是這個契機。 

  然而,國內重卡市場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到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xiàn)真正算得上成功的重卡合資產品,國內重卡技術雖然進步神速,但一般還是處于低端市場,在國內中低端重卡與豪華進口重卡之間,缺少一個價格適中但具有真正國際水準的重卡平臺。 

   上汽依維柯紅巖合資公司中,最低端的紅巖和高端進口依維柯都不是主要的,而利用依維柯技術發(fā)展中低端合資產品,這是身處高端的跨國公司以前從沒做過的,這才是合資公司最具前景的業(yè)務。正是定位于中低端,而兼具技術與品牌優(yōu)勢的合資產品又是中國用戶最需要的,這種定位必將沖擊到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盡管上汽相關人士還不愿過早談及合資公司的產品構架。 

   走出低谷,迎來蓬勃發(fā)展的國內重卡市場,機會很大,目前已經形成了穩(wěn)定的競爭格局,中國重汽HOWO、東風天龍、即將上市的一汽解放J6、福田歐曼等重卡平臺,已經穩(wěn)定地占據著國內重卡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這些都是自主平臺上的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但是以依維柯的技術、上汽的管理、資金優(yōu)勢和零部件配套體系,打造具有依維柯技術且兼具中國消費者可接受的性價比的產品,完全可能沖擊既定格局。 

   合資公司的市場目標是在3至5年內整車市場占有率達到10%,目標低調務實,相信競爭廠商已經感受到了壓力。